天天最资讯丨二战港股IPO,飞天云动招股书猛提318个“元宇宙”
时间:2022-07-26 09:44:41  来源:新经济Review  
1
听新闻

“元宇宙”概念仍在不断膨胀中。


(相关资料图)

半年前,以“元宇宙”为关键卖点的飞天云动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材料,由于种种原因赴港上市进程未能如愿推进。在招股书失效后,飞天云动于日前再次提交IPO相关资料,二次递表港交所。

在这份更新后的招股书中,“元宇宙”一词出现频率高达318次。这个在2021年才火起来的热词,凭借一个“空想”概念迅速扩展至游戏、影视、电子制造乃至AR、VR产业之中,并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疯狂追捧。然而随着热度逐渐冷却,依托“元宇宙”起势的公司也开始“原形毕露”。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飞天云动的最新招股书,看看在资本市场中,这样“蹭热度”的公司,究竟能否征服投资者的心意。

追不完的热点,上不完的IPO

飞天云动成立于2008年,前身为北京掌中飞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掌中飞天”)。回顾飞天云动的发展历程,其原身是一家游戏发行平台,并自主研发了多款单机手机游戏。

2017年,随着手机游戏的风靡,一个新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VR设备。许多游戏公司开始加大技术投入和应用开发,希望借此吸引更多资金与市场关注。飞天云动也闻风而动,迅速将业务中心由游戏领域转向AR/VR内容及服务业务。

明星杜海涛曾在2017年3月,明星杜海涛曾在以56万元获得掌中飞天部分注册资本,掌中飞天为其定制的AR赛车游戏《涛涛熊极速联盟》迅速上线各大手机应用商城。2021年杜海涛转让手中所持股份,投资收益超过120万元。

转型AR/VR服务领域后,飞天云动迈入迅速发展阶段,并在2017年以掌中飞天的名义在新三板上市,但很快就在2019年摘牌退市。

尽管在新三板上仅短暂停留了两年,但飞天云动仍然在这两年里完成了业务转型,公司创建并提供各种与AR/VR相关服务的业务,包括AR/VR营销服务、AR/VR内容、AR/VRSaaS及IP业务。

招股书援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AR/VR内容及服务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为人民币217亿元,预期将由2022年的人民币357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人民币13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8.2%。

由于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依托该项业务的飞天云动也在近年来迅速成长。截至目前,除最后一项IP业务外,其他业务仍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新三板退市后,飞天云动又迅速开启了融资历程。公司累计进行了五轮融资,同创伟业、天津星火、赛富动势、宁波米度等知名机构现身其中,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在此期间,以VR为核心技术,“元宇宙”的概念迅速爆火,并带来了比AR/VR概念更加膨胀的资本追捧。2021年,飞天云动再次转型,宣布正式战略布局元宇宙领域,并对港交所发起IPO冲击。

毛利率水平不稳,营销换增长难以为继

从飞天云动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依托AR/VR服务,公司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51亿元、3.39亿元、5.9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到4187.9万元、6025.2万元、7171.9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2.29亿元,净利润3820.5万元。

但是从营收与净利润情况来看,飞天云动的毛利水平并不算太高,且在2019年呈现出严重下滑态势,近几年始终未再突破2018年41.7%的高点毛利率。2019-2021年,飞天云动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0%、30.9%、29.5%。而2019年,正是飞天云动主营业务由游戏领域转型AR/VR服务的关键节。点,可见,脱离了游戏这个高毛利行业,飞天云动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与整体毛利率水平相比,公司部分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并不算低。其中AR/VR內容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47%左右,而收入占比相对稍低的AR/VRSaaS,毛利率更是高达50%左右。

飞天云动对此解释称,不同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亦可能不同,因此产品组合变动影响整体毛利率。公司综合毛利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IP和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变动。

具体来看,营收占比最重的AR/VR营销服务,2019-2021年毛利率仅为21.2%、19.4%、21.7%,带累整体毛利率水平下挫。同时,飞天云动提到的IP业务,在2022年后已经不再产生营收,相关资源用于支持AR/VR业务,进一步影响到毛利率水平。

至于飞天云动毛利率最高的AR/VRSaaS业务,直到2019年才真正开始产生收入,。但2019年至2021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6%、2.7%、3.5%。因此,尽管2022年第一季度,飞天云动AR/VRSaaS业务营收高达950万元,同比增长353.2%,但由于占比过小(仅4.2%),所以并未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产生强烈影响。

细究飞天云动的业务矩阵,仍然存在不小的发展隐患。以占比最重的AR/VR营销服务为例,2022年第一季度,这部分业务营收达到1.66亿元,占比高达72.3%。可以看出,飞天云动非常依赖这部分业务营收,且收入结构日益集中化。

AR/VR营销服务的快速增长,离不开AR/VR广告的高昂点击转化率。艾瑞咨询资料显示,传统广告形式的点击转化率为0.3%-15%,而AR/VR广告形式的点击转化率则升至25%。也就意味着同样的广告内容,AR/VR的广告形式更易获得终端用户关注,对于商家而言,显然选择后者更易提升商品销路。

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为了维持AR/VR营销服务的高转化率,飞天云动需要不断购买流量来增加曝光度。随着规模增长,公司的获客成本也与日俱增。招股书显示,2019年,飞天云动的流量获取成本已经增长至1.15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12亿元,占比也由2019年收入成本总额的60%左右,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80%。依靠营销换取业绩增长的后果,就是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三年多研发投入逐年萎缩仅5500万,318个“元宇宙”尚无变现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研发能力仍是资本市场的评估重点。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其研发投入需占到当期营收的5%及以上。而飞天云动虽然贴有“科技”“元宇宙”等标签,研发投入却名不符实。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第一季度,飞天云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42.5万元、1504.6万元、2170.3万元和815.2万元。三年多的时间,飞天云动研发累计投入仅五千多万元,这与国外同样披着“元宇宙”马甲的科技公司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有“国外元宇宙第一股”之称的Roblox公司,2019年-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07亿美元、2.01亿美元、5.33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为1.78亿美元。

与之相比,飞天云动的研发投入不仅基数小,营收占比也一年如不一年。,2019-2022第一季度,飞天云动研发投入分别占到当期营收的4.6%、4.4%、3.6%、3.6%,显然根本达不到科创板对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要求。或许这也是当下飞天云动转投港交所上市的一个关键因素。

至于在招股书中频繁出现了318次的“元宇宙”,实际上以其作为基石的“飞天元宇宙”平台,实际成立至今仅有8个月时间。

飞天云动称,公司将凭借AR/VR技术打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次元壁垒,赋能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及业务扩充,立志帮助每名客户进入元宇宙,连接彼此,并实现元宇宙时代的数字价值商业化,从而打造自身的元宇宙平台。

虽然噱头喊得很响,但追根究底,飞天云动搭建“飞天元宇宙”的计划,主要还是在该平台上提供AR/VR营销服务,并透过吸引用户浏览,飞天元宇宙预期可为AR/VR营销服务客户收集流量。通俗来讲,飞天云动的“元宇宙”,也就是为其原有的AR/VR营销服务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而已。

此外,与发展较为成熟的AR/VR服务相比,元宇宙目前仍是一个模糊而空泛的世界,如何完成商业化落地,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查询飞天云动官网发现,网站上并没有任何与元宇宙因素相关的产品信息,招股书中公司的主营业务仍是AR/VR服务。飞天云动明确表示,其飞天元宇宙平台计划属非常初步阶段,并无肯定的变现业务模式。由于其无法控制的因素,该公司的收入、开支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此外,身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公司,飞天云动的核心专利竟然少得可怜。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飞天云动仅有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设计专利1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3项。而上述9项专利主要涉及虚拟现实、服务器、前端处理、活动安装、衍生品等领域,且大部分发明专利均在2020年完成申请,与元宇宙乃至其所需的交互设备毫无关联。

结语:

一家与“元宇宙”为上市卖点的科技公司,干着与元宇宙仅仅擦边的AR/VR服务业务,即使是在审查条件较为宽松的港交所,这样的说明书似乎也难以服众。我们不得而知飞天云动上一次冲击港股IPO究竟为何半路折戟,但从最新招股书中可以看出,想要资本市场相信这个宏大的“元宇宙”故事,飞天云动的功课做得仍然远远不够。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