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年内IPO撤回超200家,券商撤否率谁最高?
时间:2022-12-18 21:44:58  来源:财经杂志  
1
听新闻

中小券商拿到的优质项目少,质量较为一般,撤否的风险更大;而大券商拿到的项目多,内部可以再提高立项和内核标准,可以优先上报质量好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 |《财经》记者 张欣培

编辑 | 杨秀红

投行们正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申报项目被撤、被否都会被记入评价指标体系。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旨在促进证券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压实执业责任,切实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

《办法》中的投行业务评价指标体系(基准分100分)包括执业质量评价(基准分60分)、内部控制评价(基准分20分)、业务管理评价(基准分20分)三类指标,并可根据监管需要对评分进行必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项目被撤、被否都会被记入评价指标体系。《办法》明确,保荐项目未通过上市委或发审委审核,不予核准或注册扣100分。保荐项目撤回申请被扣60分或100分。

这意味着,未来投行项目的质量将更加重要。

中证协强调,《办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化合规经营,采取差别管理,配合审核部门建立执业声誉约束与激励机制,推动行业机构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提升自律管理工作效率。

实际上,近两年在大量企业试图敲开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的同时,项目的撤否数量不断走高。Wind(万得)数据显示,2020年,IPO撤回与终止审查项目数量是133家,2021年增加至324家。截至目前,2022年这一数字是294家。

其中, IPO主动撤回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208家,终止审查的数量61家,被否企业数量25家。

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实施以来,发行人上市的热情更大,中介机构也有支持企业快速上市的动力。这就导致项目本身质量可能并不高,以及中介机构内控相对放松、材料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办法》出台后,大家在报项目和撤项目上会更加谨慎。”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之下,投行保荐机构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

撤否项目为何增多?

注册制之下,企业的上市热情被激发。根据《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22年12月15日,A股合计排队待上市企业达837家。

其中,科创板排队企业140家,其中受理/问询有50家,提交注册33家。创业板排队企业341家,北交所81家。深市主板排队在审项目123家,沪市主板152家。

众多企业申请上市的背后是高比例的撤否率。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IPO通过率为88.29%,从数据上看,通过率与往年相比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但今年出现了大量企业主动撤回申请的情况。

实际上,近两年IPO市场就出现了大规模IPO申请撤回现象。2020年,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只有80家。2021年,这一数字增加至238家。今年以来,已经有208家撤回IPO申请,撤回率达到了11%。此外,今年还有25家企业IPO上会被否,61家企业被终止审查。

撤回数量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IPO企业主动撤回的家数为128家。北交所主动撤回家数是45家,科创板为35家。沪深主板合计有60家终止审查。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项目撤回多的原因之一是目前上报的企业也很多,“大家都想抓着时间窗口去报。自身质量可能还没有达到上市标准,都想申报试试看,最后还得撤回来。”

“主动撤回数量多,一部分因为现场检查,一些企业不愿意接受,所以主动撤回。还有的在审核过程中经沟通不符合科创属性或存在些问题上不了,主动撤回来,总比否了强。也有一部分可能有些问题,在审核过程中补充尽调发现了,或者业绩下滑了,就撤回来了。”前述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广东证监局近期对辖区内近两年撤否项目进行了分析,其表示,多数撤否项目仍然暴露出相关保荐机构存在执业理念不适应、履职尽职不充分、辅导质量不过硬等多方面问题。

广东证监局认为,有的机构执业理念转变滞后,“带病闯关”心态犹存。有的机构心存“侥幸心理”,首次申报质量偏低,“一查就撤”“一督就撤”多发频发,提前设想二次申报再提升执业标准,以应对大概率面临的检查督查。

哪些券商撤否率高?

从今年的撤回家数上看,撤回数量最多的是中信证券,主动撤回13家企业的上会申请。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华泰联合撤回项目数量也均超过10家。

不过由于有大量的项目基础,尽管撤回数量较多,但是撤回率仍不算高。例如,中信证券IPO撤回数量最多,但是其撤回率只有7.98%。海通证券与民生证券分别为11.88%和12.36%。中信建投的撤回率更低一些,为7.63%。

根据Wind数据统计,撤回率低于10%(包括10%)的券商有8家,撤回率在10%-20%之间的有22家,撤回率超过50%(包括50%)的有9家。

相对于大型券商,从数据上看,小券商撤否率普遍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券商保荐项目数量有限,基数小,一旦项目被撤回或被否导致撤否率十分高。

中小券商中,信达证券、国都证券、申港证券、中德证券、万联证券各有1个项目主动撤回,撤回率达到了100%。太平洋证券、华创证券、华兴证券撤否率均为50%。

(部分券商IPO项目撤否率)

在25家被否项目中,国信证券、中天国富各有3家,是被否项目数量最多的两家券商。中天国富的被否率达到了42.86%,是所有券商中被否率最高的券商。国信证券保荐数量较多,有52家,因此尽管有3个项目被否,但其被否率仅有5.77%。

民生证券、东兴证券、西部证券各有两个项目被否。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13家券商各有1个项目被否。

从被否率上看,共有5家券商被否率超过10%。其中,中天国富被否率最高为42.86%。西南证券被否率33.33%。国融证券和中德证券各为25%和20%。西部证券被否率为11.11%。

从整体的撤否率(包括撤回和被否的所有项目)上看,有11家券商的撤否率不低于50%。其中,信达证券、国都证券、申港证券、中德证券、万联证券撤否率100%,中天国富为71.43%,华福证券为66.67%。撤否率高的均为中小券商。

相比之下,头部券商IPO项目撤否率并不高。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的撤否率分别为8.40%与8.59%。中金公司与华泰联合撤否率为12.99%、13.58%。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分别为11.88%、12.90%。

“单从撤回和被否项目数量上,头部券商数量不少。但是他们的IPO项目很多,所以导致撤否比例相对较低。”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办法》的出台其实对中小券商更为不利。中小券商拿到的优质项目少,质量较为一般,撤否的风险更大。一旦撤回或被否,就会被扣分降级。而大券商拿到的项目多,内部可以再提高立项和内核标准,可以优先上报质量好的。”前述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