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找回最佳状态,再次出手大笔加仓惠普
时间:2022-04-07 20:41:42  来源:巴伦周刊  
1
听新闻

巴菲特可能也认为伯克希尔不如去年那么值得买入了。4月6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已购买了近1.21亿股惠普公司的股票,这是巴菲特最近一系列大规模投资中的最新一笔。《巴伦周刊》评论称,巴菲特正在找回他的最佳状态,投资者对此非常兴奋。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则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心目中“老牌价值股复兴”的代表。今年以来,伯克希尔(BRK.A和BRK.B)A类股票已上涨14.72%,至 517,002美元,B类股上涨15.29%,至344.71美元,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大型股,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跌幅已经达到5.98%。伯克希尔股价的良好表现,其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对价值股的利好、巴菲特本人一连串的积极收购动作、投资者对巴菲特的重燃信心与持续看好等。

1、巴菲特再出手,惠普盘前大涨

根据4月1日一份提交监管的文件,伯克希尔持有惠普10%的股份,约1.098亿股。4月6日另一份监管文件则显示,伯克希尔在过去三天以35至37美元的价格又购买了约 1100 万股惠普股票,目前已累计持有惠普公司超过11.4%的股份,共计约1.21亿股,价值42亿美元。4月6日当天,惠普股价收于34.91 美元,下跌3%,但在7日盘前交易中已经大涨约13%至39美元左右;伯克希尔的A 类股票则在4月6日当天上涨约0.2%至517,002美元。在此前几周时间内,巴菲特已经凭借“买入美国”和“掌控能源”的投资理念,连续以80亿美元增持西方石油(OXY)近15%的股份、以116亿美元收购了保险公司Alleghany(Y),一反其近几年坐拥巨额现金而不动如山的做派。惠普是伯克希尔自2月26日以来的第三次大笔投资,当时巴菲特在年度股东信中表示,“内部机会比收购带来的回报要好得多”,而且在股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兴奋”。看起来,目前他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巴菲特偏爱价值股,而惠普这家个人电脑和打印机制造商符合他的遴选要求,因为在截至今年10月的这个财年中,惠普股票的预期市盈率仅为8倍。惠普的股息率接近3%。不过《巴伦周刊》也指出,惠普的收购也可能是由巴菲特的两位投资副手托德·库姆斯和泰德·韦施勒完成的,他们共同管理着伯克希尔 3500 亿美元股权投资组合中约10%的股份。去年10月,《巴伦周刊》科技专栏作家Eric J. Savitz写道:“凭借不断改善的增长故事、有利于股东的政策以及作为科技行业中最便宜的股票之一,惠普看起来像是一个令人尖叫的买入机会。”

2、伯克希尔已经太贵了?

投资者们当然很高兴看到巴菲特动用近 1500 亿美元的巨额现金储备进行投资,并由此推动伯克希尔股价上涨。毕竟,在宣布收购Alleghany之前,巴菲特已经有六年没有进行任何重大收购了。Edward Jones的分析师詹姆斯·沙纳汉(James Shanahan)此前表示:“很高兴看到伯克希尔最近几周现金配置的速度和规模,之前该公司所做的主要是股票回购,但随着估值的上升,回购正在放缓。”长期来看,1965-2021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1%,明显超过标普500指数的10.5%。过去10年,伯克希尔也跑赢了标普500指数。持有伯克希尔股票的Semper Augustus Investments首席投资官克里斯·布卢姆斯特兰(Chris Bloomstran)表示:“我们仍然认为伯克希尔被低估,未来10年该股可能会跑赢大盘。”不过,近日也有分析师开始认为,伯克希尔最近已经表现得过于好了。 4月4日,沙纳汉突然下调了对伯克希尔的评级,从“买入”转为“持有”,理由是该股今年迄今为止表现十分强劲。他写道:“在金融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伯克希尔股票的表现往往优于金融服务同行,今年迄今为止一直如此。此外,伯克希尔股票的收益已经好于预期中的第四季度业绩以及最近的几个盈利催化剂。伯克希尔股票目前的价格反映了这些发展对盈利的有利影响。”沙纳汉是为数不多聚焦于伯克希尔的分析师之一。《巴伦周刊》指出,伯克希尔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业务往往让分析师们难以应对,因为CEO巴菲特从不举行财报电话会议,也不与分析师或大投资者会面,即便这在其他大公司很常见。“我们的政策是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巴菲特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股东信中写道。“因此,我们不与分析师或大型机构进行讨论。”伯克希尔2021年每季度的回购规模为 70 亿美元,而据《巴伦周刊》估计,今年前两个月只有约20亿美元。第一季度的全部回购规模应会在 5 月公布。回购放缓表明,对价格敏感的巴菲特可能认为伯克希尔不如去年那么值得买入了。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孙迩溪编辑 | 康娟版权声明:《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