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言财经 | 银行体系脆弱不堪的原因找到了!交易员硬刚美联储如何收场?
时间:2023-03-29 17:38:39  来源:华盛通  
1
听新闻

编者按:交易员硬刚美联储,金融市场黑天鹅组队出游,股债汇表现都直指美国衰退,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3月28日《跑赢美股》直播节目特邀讲师言财经为大家带来分享,以下是本次直播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1、通胀并未明显降温,但是市场押注美联储一定会对流动性危机妥协,所以开始硬刚美联储。


【资料图】

2、资讯迅速传播,且网银等改变了银行用户的基本行为,大幅提高了金融机构崩溃时的速率,银行体系变的脆弱。

3、股债汇表现都直指美国衰退,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考虑增阶段性增配医药,如:诺和诺、默沙东、吉利德、礼来等,以及科技股里的价值股,如IBM、甲骨文、思科、SAP等。

华尔街有句名言:永远不要与联储做对抗。但是三月份议息会议落幕以后,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市场似乎开始硬刚联储。鲍威尔维持鹰派发言,继续加息年度终点利率预期不下调。交易员装听不见,CME交易出来的预期显示,今年降息75个BP。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呢?我们先回顾一下议息会议的结果,美联储选择比较符合市场预期的“中间路线“,继续加息25bp到4.75~5%。加息完成后,当下美国的利率水平已经与07年金融危机之前差不多。

三月份会议提供的点阵图其实跟12月份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加息终点维持在5.125%,2024年年底4.25%变化也不大,单从点阵图来看美联储还是非常鹰派,今年没有降息的预期。

本次议息会议,仅做了一些小幅调整,GDP从12月的0.5%调到0.4%,失业率4.6%调到4.5%, PCE从3.1%调到3.3%,核心PCE从3.5%调到3.6%,联邦基金利率则维持不变。

市场这次为什么不相信美联储的“鹰嘴”了,我们更要关注的是美联储的措辞里细微的变化。

其实从三月份的议息会议里鹰声中也夹杂了鸽声,首先鹰声的部分是鲍威尔一直强调近期银行风险是一个例外,美国金融体系整体依然稳健(sound and resilient)。会议依然维持此前缩表节奏,即每月上限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350亿美元MBS)。

鸽声的部分是会议声明中删除了“持续加息”的措辞,市场预期即是联储将在5月加息后终结本轮加息周期。在市场更为关注的未来加息路径上,美联储在逐步暗示加息终点可能逐步临近。在记者会上,鲍威尔多次强调当前银行问题会造成信用紧缩,进而对增长和通胀也将起到抑制效果。

市场与美联储分歧的关键点在于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对于美联储来讲的话,通胀与就业其实并未明显的降温,维持鹰派压制通胀,成为他的首要任务。但是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已经开始蔓延从美国到欧洲,从硅谷银行到SNBY再到瑞信、德银,就导致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又成为美联储无法忽视的一个关键的风险所在。也就是说美联储关注通胀,但市场押注美联储一定会对流动性危机妥协,所以造成了市场交易的结果是降息75个BP与鲍威尔的讲话背道而驰。

银行流动性危机不断蔓延,连续不断的黑天鹅事件,这一次是不是轮到德银了呢?德银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瑞信?根据FDIC的数据,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是美国历史上倒闭规模第二大和第三大银行,资产总额累计达到了3190亿美元。在此之前,美国银行业破产最严重的一年是2008年,当时资产总值达3740亿美元的多家银行破产,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为什么德意志银行突然也暴雷呢?上周四德银信用违约掉期(CDS)从前一天的142个基点飙升至173个基点,德银的部分债券也遭到抛售,该行AT1债券收益率飙升两倍升至22.87%,在CDS飙升和股价大跌之下,德银在3月24日欧洲交易时段发布紧急公告称,将提前赎回15亿美金的二级次级债券。赎回债券,这样的行为通常是为了让投资者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信心。德银做出了挽救市场信心的举措但是他的股价反应表明市场并不买账。

从股价走势来看,德银与瑞信类似,股价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近几年市值一直在大底部徘徊在200亿美元左右。

为什么德银会一蹶不振?2016年,德银美国未通过美联储压力测试,跟着被IMF标记为全球最危险的、可能向全球输入系统性风险的3家银行(HSBC, CS),导致德银的融资能力下行,股价也承压。过去10年中,德银被美国和欧洲政府罚款170亿美金,其中仅美国法务部就因为德银的次债业务,罚款140亿美金 ,给公司造成沉重负担。金融危机以后,欧洲负利率,欧债危机,银行利润率被极度压缩,且对衍生品和其他资产的更严格的全球监管导致负债端与资产端双承压。

德银过去十年一直陷在:监管多次罚款——监管加强——舆论恶化——进本面恶化的负反馈场景,股价一直比较低迷。这个时候因为德银的走势也跟瑞信类似,在瑞信暴雷以后,对于一帮华尔街“秃鹫”来讲,他们就会寻找下一个猎物。这个时候德银就被选中。但是德银跟瑞信其实是不太一样的,相比瑞信德意志银行经营明显更好。

德银在2019年启动了数十亿欧元的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2019以来,该银行已经连续10个季度实现盈利,2022年的净收入为50亿欧元(约合5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9%。2022年底时该银行的CET1比率(衡量银行偿付能力的指标)为13.4%,流动性覆盖率为142%,净稳定资金比率为119%。这些数据表明,没有任何理由担心该银行的偿付能力或流动性状况。仅仅只是因为德银过去10年一个遭遇跟股价走势跟瑞信很类似让市场联想瑞信出问题了以后,是不是德银也要出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外推的联想,所以言财老师认为德银这次事件的定性更多的是一个危机的传导,而不是一个新的黑天鹅。

其实在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对欧美尤其是美国的金融稳定性和银行的稳健性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近期这些银行对外的展示的形象是很脆弱的。

为什么现在整个欧美的银行体系变得如此脆弱?2008年,许多金融机构由于持有次贷等“劣质资产”而面临系统性压力,连环嵌套导致惊雷不断,但是2023年,暴雷的银行持有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央行大幅加息下“期限错配”所造成的流动性压力。不过这一次的挤兑蔓延和恐慌传播的速度,并不亚于08年,核心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业风暴全新进化,群体性恐慌很容易形成。

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一点风吹草动都将引起轩然大波,加上网银使用便捷,储户可以在线上轻松的将存款转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倒闭速度很快。正如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 Paul Donovan所说:这是“推特时代的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愈发凸显出提高声誉的重要性,这一变化可能是指数级的,我认为这是(银行业)问题的一部分。”伦敦政经Jon Danielsson也指出,与2008年相比,社交媒体“为破坏性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空间。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银行等越来越多地普及,都使得金融体系比原本更加脆弱。”

言财老师认为硅谷银行危机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可能正在淘汰上世纪30年代建立的现有监管结构。在一个技术娴熟的环境中,人们或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整个金融系统。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危机,它会有一个最直接的表征就是迅速传导,对监管来讲需要及时的响应来堵住泄洪口,一旦监管没有及时响应,危机的演变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美联储维持鹰派加息叠加银行危机仍在发酵,美国的股债汇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为:美元指数走弱,跌至102附近;美债大涨,美债收益率持续回落;股市波动加剧,银行股暴跌;周期股走弱,大宗商品走弱。这些交易特征直指美国衰退。不过言财老师一指出,美国当下依然坚挺的就业情形和美国的工业的回流,即使是衰退,这次的衰退的幅度也会比大家预期的要轻微一些。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应对才是关键。因为金融的本质就是应对风险,投资不可能没有风险。银行危机是导致了经济的担忧加剧,企业盈利就存在下行的可能性,所以言财老师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可以阶段性增配医药,如:诺和诺、默沙东、吉利德、礼来等,以及科技股里的价值股,如IBM、甲骨文、思科、SAP等。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