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头条:首选指数?巴菲特这话在A股并不对
时间:2023-03-13 13:00:01  来源:石榴询财  
1
听新闻

前天,老南写美国硅谷银行挤兑的文章,顺便提了句美股还没跌透,结果莫名其妙的被要求反思,还有自称15年的老股民来说教。

干脆就用数据来打脸下吧,给你们算算,A股到底拉不拉垮,公募基金的长期平均年化收益,到底有没有10%-1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开篇照例说故事。

这次硅谷银行之后,有两件事特别有意思。

一是这次硅谷银行事发,其实要追溯到2018年。

那年,川建国同志大手一挥,把08 年次贷危机后,实施的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方案,取消了部分条款。

降低了部分银行,必须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频率,减少了对银行的监管。

而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是取消这个条款的坚定支持者。

然后,好巧不巧,硅谷银行这次就死在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

说到这里,还记得上一个在公开场合,批判“巴塞尔协议无效且有害”的互联网大佬不?亏好国内监管不理这一套。

二是据传这次硅谷银行被挤兑,源于投行高盛想赚佣金,建议公开卖股票融资。

而融资路演,必须要对外披露财务数据,结果被发现客户在大规模取钱,存款快速流失。如果不是路演披露,这事还隐藏得很好,还不至于被挤兑。

毕竟5天前,硅谷银行还被福布斯评为年度美国最佳银行。

所以啊,金融行业,严监管是必须的,人性是经不起高额利润的考验的。

而公募基金,作为国内严监管下的产物,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02

回到股市,巴菲特作为顶尖的投资大家,其很多语录流传甚远,国内也粉丝众多。包括多次为标普500带货,被很多人直接照搬到国内。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巴菲特的绝大部分投资头寸,是在美股,他的很多方法论,在美股市场的确是有效的,但并不意味在全球市场都有效的。

以国内为例,老南今天顺手做了个数据,把过去10年,国内的3个主流ETF——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过去十年的业绩做了个统计,年化收益率在8.37%到9.86%之间。

然后,把国内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过去10年的算术平均、中位数,分别做了统计。

肉眼可见,国内主动型基金的长期均值,相对指数有非常显著的超额,年化收益,在12.69%—16.53%之间。

数据来源:wind 拾榴询财

这些数据完全符合老南常说的,国内主动型公募,长期平均年化收益在10%-15%之间。

这些客观数据,充分说明A股市场的长期回报率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很优秀。

03

当然,为防止还有人抬杠,老南也顺手把成立10年以上的混合型基金,过去10年的年化收益率区间统计了下,做了个直方图:

数据来源:wind 拾榴询财

清晰可见,大部分的基金收益,是落在10%-15%这个收益区间。

老南特地看了下,排名位于中间的基金,叫“大成价值增长”,这是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非网红基金,规模也就12亿多。

但10年业绩,涨了近2倍,年化11.54%,远远领先沪深300。(反复强调,并非基金推荐,只是举例)

这只是排名中间的一只普通公募基金而已。

至于私募量化指数增强的平均超额业绩,感受下吧: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这也是为何,老南在给客人配置时,早就放弃了这些指数基金,因为业绩被主动管理的公募和私募(包括量化)碾压,回撤还一点都不小。

所以,理财本质上就是算账,就是简单的数学,并简单的归纳,选择胜率、赢率最大的策略。

在如此优秀的平均业绩前,如果我们的投资收益并不好,是应该骂A股呢?还是应该骂基金经理呢?还是应该反思自己呢?

其实,大部分人只想追逐前10%业绩的产品,最终50%的业绩都跑不赢。

而老老实实努力争取50%平均业绩的,才持久,说不定还有惊喜。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