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汇富:聊聊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时间:2023-02-28 09:46:29  来源:和众汇富  
1
听新闻

一、新闻与盘面

周一继续吃面,两市近4000只个股下跌,中位数下跌1.08%,成交量只有7500亿,快接近地量了,历史上上涨概率最高的红2月,今年是彻底没戏了,看起来大家都是在等着接下来的两会政策风向。

翻翻上涨的板块,都不知道涨了些啥,主要是一些小的化工板块,例如磷化工、草甘膦等等。直观感受就是行业轮动的非常快,也许已到了尾声。想想春节后咱们都接触了哪些新概念,冲击最大的是人工智能chatgpt,行情持续时间相对最长,大概有3周,其它的顶多一周左右,比如钠离子电池,钙钛矿,固态电池、一体化压铸、卫星通信。真是卷的可怕。


(资料图)

券商做过统计,近期行业轮动之快,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极端值,再加上成交量不足,难怪行情这么难做:

轮动这么快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家对未来看不清,持股信心不足,所以能赚到就赶紧跑,没啥持续做多的信心。

景气成长方面,目前包括光伏、储能、电动车、风电等,都面临行业增速下滑、竞争加剧的风险,所以大家更愿意去炒概念,反正短期也落不了地,无法证伪;

而今年另一大潜在主线---经济复苏方向,随着过去2个多月的上涨,估值的吸引力已经不高,再加上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还需要观察,多少有些不确定性。

也许真要等到两会,等到全年最重要的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完了,新的主线也许才会逐渐浮出水面,资金才能慢慢达成共识,且熬吧。

二、光伏

最近光伏涨的还行,恰好中环也做了小范围的交流更新,咱们看下主要内容。

中环当下稼动率已达到90%,这是中环满产的最高值,因为中间还要短暂停炉、更换硅料、切换不同类型硅片等,和开工率不是一个概念。今年1月与2月是全年装机需求最淡的两个月,3月预计需求环比2月提升10~15%。

受制于全市场因紧缺中内层砂,坩埚品质大幅下降,正A级合格大硅片产出率明显下降,非规成本明显提升,这是形成当下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除中环隆基之外,二三线厂商拉晶效率损失近半。石英砂全年紧缺将带动中环出货数量、市占率、净利润同比去年大幅度提升,尤其到了旺季可能引发合格大硅片的全面紧缺,成为主产业链的紧缺环节。

光伏全产业链逻辑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下面再重点看看这些不同的电池技术。

目前主流的是PERC电池技术,它的理论最高光电转化效率是24.5%,实验室最高达到的效率是24%,目前产线效率是23%。由于一些新的电池技术已经出现,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所以目前是处在新型电池技术逐渐替代PERC电池技术的过程中。

目前有哪些新型电池技术呢?

(1)TOPCon电池技术

理论最高效率:单面27.1%、双面28.7%。

实验室最高效率:26.4%。

晶科能源是TOPCon电池技术的最强者,它做出来的实验室转化效率:2022年10月达到26.1%,2022年12月达到26.4%,持续刷新世界纪录。它基于电池技术研发的Tiger Neo系列组件,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需求旺盛。

(2)HJT电池技术

理论最高效率:28.5%。并且可以采用叠层和钙钛矿等技术,叠加后最高效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实验室最高效率:26.81%(隆基绿能)。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隆基绿能是HJT电池技术的最强者:

光电转化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的度电成本可下降5%-7%。光电转化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降本增效,实现量产。下一步就看HJT量产的进度了。

目前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方向有HJT、TOPCON两类,相较于TOPCON,HJT具有更好的转换率和降本空间,同时也更适合与叠瓦技术相结合,所以业内普遍认为HJT是PERC之后的下一代主流技术,当然,从今年投资情况来看,TOPCON比预期的要大,所以HJT龙头迈为短期走的并不好。这就是新技术的不确定性。

(3)IBC电池技术

IBC的全称是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光伏电池。理论最高效率29.1%,但制造工艺比其他几个电池技术更昂贵更复杂。

这种技术的兼容性比较好,可以衍生出新的技术。

比如TBC电池,是将TOPcon与IBC相结合;

比如HBC电池,是将HJT与IBC相结合,都能获得更高的电池效率。

还有隆基率先布局的HPBC电池,在P型技术路线上采用IBC技术,已经装在2022年11月发布的组件新品Hi-MO6上。目前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本效率达到25.3%。

三、佐力药业

最近聊中药的人少了,之前看过一个小票,走的还行,简单看看基本情况,看看大家感兴趣否。

尽管网上对中医的态度依然分成两派,但既然是国家大力推动的行业,认可不认可是一回事,能不能靠此赚钱是另一回事,要一分为二的看,相信国家政策的力量。

公司主要产品为乌灵系列、百令片、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

乌灵胶囊是公司的独家品种,主要成分为具有高生产壁垒的乌灵菌粉,是公司核心产品之一,2021年收入8.5亿元(+40.2%),稳居2021年公立医院神经类中成药第二,医疗机构覆盖过万家。预计乌灵胶囊2022-2024年保持25-30%左右增速,有望在2025年成长为20亿大单品。

灵泽片是乌灵系列又一大作,主要治疗前列腺相关疾病,潜力大,2022-2024年预计保持35%年复合增速,有望在2027年成为5亿单品。

百令片为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制剂,临床应用科室范围广,包括肿瘤科、呼吸科、肾科、中医内科、内分泌等领域。在2018年纳入基药后迅速放量,2019-2021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达21.5%,未来预计保持20%左右稳定增长,长期看有望成为5-10亿级别大品种。

公司预计未来两年的净利润年均增速为40%,目前估值在20多倍,性价比还不错。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