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实时:一只小白鼠最高卖1万,药康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增速76%,强在哪?
时间:2022-09-29 18:57:44  来源:小北读财报  
1
听新闻

在药康生物强劲业绩增速的支撑下,即使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医药行情不太乐观,企业市盈率仍然维持了约70倍。虽然无法相信,但对于药康生物来说,70倍确实是上市后的低点了,随即在近几日迎来强劲反弹。

当然,光看估值的话,企业市盈率回到80倍以上可能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但靠市盈率赚钱不太靠谱,我们(投资)需要赚企业业绩增长的钱,业绩增长也是驱动企业实现戴维斯双击的根本原因。


(资料图片)

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这家国产实验小白鼠生产销售企业——药康生物,还有同行业企业南模生物,我们过去也研究过,今天便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看它们的增长逻辑,同时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一、药康生物的毛利率要高于南模生物

药康生物和南模生物均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小鼠模型销售业务,但从品种来看略有区别,其中药康生物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为“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主要指标准化模型)”,南模生物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为“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既包括标准化模型,也包括定制化和模型繁育业务)”。

作为同行业企业,二者都维持了较高的毛利率,2021年二者毛利率分别为74.33%、60.86%,但药康生物比南模生物的毛利率明显要高很多。

一方面,从产品结构来看,南模生物的定制化模型、模型繁育业务占比更高,二者毛利率较低从而拉低了整体毛利率,而药康生物的标准化(商品化)小鼠模型收入比更高,从而使得企业维持了更高的毛利率。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南模生物的标准化模型收入比为32.66%,毛利率为78.23%;药康生物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收入比为65.96%,毛利率为81.03%。

另一方面再经过两家企业的成本结构分析,我发现药康生物的原材料中对活体动物采购金额很低,大约为1~2%左右,但南模生物对于实验鼠仍有采购,年采购金额大约在10%~15%之间,由此可知,南模生物有一部分业务需要依赖对外采购,而药康生物基本实现自产自销,从而使得二者利润空间存在一定差异。

南模生物曾在2020年之前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JAX)采购过小鼠,一只最高达到5964.55元。

在此背景下,我不禁想知道既然标准化模型毛利率水平更高,那么能代表药康生物更有前景吗?

以及国产企业能否销售和“JAX”一样的小鼠,难道实验鼠市场也存在国产替代空间?

二、药康生物、南模生物业绩对比分析

首先从业绩增速来看,药康生物收入增速很快,远大于南模生物,同时净利润增速也要大于南模生物。

2018-2021年间,药康生物收入规模由0.53亿元增长至3.94亿元,收入复合增速为95.17%,净利润则实现了扭亏为盈,截至2021年为1.25亿元;

南模生物2018-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为31.48%,截至2021年,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0.61亿元。

对于两家企业来说,商品化(标准化)模型销售都增长很快,但本身药康生物体量较大,所以先发优势比较明显,收入增长速度和规模增加都要优于南模生物,而定制化模型小鼠销售则不太乐观。

截至2022年上半年,药康生物的商品化(标准化)模型小鼠实现收入同比增速为46.16%,维持高增长趋势,南模生物的标准化模型则仅同比增长3.88%,由此可见二者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标准化实验动物模型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大,反映了小鼠生意的火爆。

根据药康生物招股书,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按模型类别分为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和基础品系小鼠,其中斑点鼠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是阐明基因功能和疾病发病机理、发现新药靶点和验证新药药效的基础性资源;

免疫缺陷型小鼠指的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小鼠,在肿瘤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价值;

人源化小鼠模型相比普通小鼠更加贴近人类本身的生理系统,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重要模型。

以上这三类小鼠为药康生物最主要销售商品,截至2020年,斑点鼠、免疫缺陷型小鼠、人源化小鼠模型分别实现4,653.25万元、4,828.89万元、2,610.59万元,占商品化小鼠模型收入比分别为30.49%、31.64%、17.11%,其余两类小鼠模型收入比一共约为20%。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药康生物的斑点鼠价格一只大约在1万左右,其价格比南模生物采购的进口小鼠价格还要高。

对于南模生物来说,虽然它也有一些标准化模型的小鼠,但体量要小于药康生物。

截至2022年上半年,药康生物累计形成约20,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南模生物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14,000种模型,其中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超过8,000种,为客户提供了超过6,400种的定制化模型。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前景展望

我国动物模型市场近几年增长很快,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预计未来5年、甚至10年还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啮齿类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等,其中小鼠模型占据85%比例)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3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34.7%;

预计到2024年,国内啮齿类实验动物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4.2%;

预计至2030年,其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72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8.5%。

从药康生物披露的2019年数据来看,在中国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中,药康生物曾以6.7%的市占比居于行业第二,行业第一为维通利华系 Charles River 在中国的子公司,其市占比为7.7%,行业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特点和一定的国产替代趋势。

对于药康生物来说,未来凭借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规模优势,企业集中度仍有望提升,维持高于行业增长的业绩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