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乐县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_世界热门
时间:2022-11-21 15:54:19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1
听新闻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毛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时,这里早已热潮涌动,“轰隆隆”的器械声响彻田间,施工队伍紧锣密鼓作业……

南古镇毛城村是典型的北方山村。这里田地随着地势起伏,高低不平;土壤颜色偏黄,肥力不足,算不上种田的好地方。加上越来越多青壮年外出务工,这片本就不算肥沃的土地,越发贫瘠。

“全村有3500多亩耕地和730多人口,人均耕地既少又碎,过去农业效益一直不高。”对耕地的问题,毛城村党支部书记毛华焦急不已。


(资料图)

能不能把整村的土地流转到一起,让大户来种?2020年,村里也尝试着引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地块小,村里的土地流转也只是“小打小闹”。

如何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成为了摆在毛城村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毛城村抓住全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将无人问津的3500亩土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生产成本降低了,土地的粮食产量提高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越走越有奔头。”毛华表示,整理以后,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实现了省工、省肥、节水、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劳动效率提高10倍,节水70%,节肥20%。

今年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三堡镇三堡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之时,惊喜地发现,全村耕地由2000亩增加到2160亩。这新增的160亩耕地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按照“村集体资产+经营主体+收益”的模式量化入股,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将新增耕地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流转给县种植公司,仅此一项,收入就在近10万元,这还不算我们的群众在这里务工的收入。”三堡村党支部书记牛得文说,通过水肥一体化,亩节水量300至330立方米,节水率达70%以上。

今年,三堡村的小田改为连片大田,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原来需要人工耕种的田块,每亩机械化作业只要80元,施药、除草费用从120元降至60元,运输费用也从50元降为30元。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费用也由原来大水漫灌的180元,降为现如今滴灌的100元。

现如今,由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流转打造的三堡村青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阡陌纵横,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场面蔚为壮观。依托良好的土地条件及水肥一体化循环系统,三堡村已经成为全县粮改饲项目种植示范基地之一。

“2022年,民乐县统筹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74亿元,按照‘统一设计,分期实施,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原则,完成10个镇36个行政村10.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4家,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宜机化的农业生产格局,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之伟介绍说。

近年来,民乐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之举,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行“一户一块田、一村一块地、一企一基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选址,对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并严格抓好项目设计、施工、验收三大环节的控制,实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为民乐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99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34.79万亩。(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王晓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