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消息:双集中模式下房企拿地资质解析(下)
时间:2022-09-18 15:54:18  来源:乐居网  
1
听新闻

03

低资质企业集中供地中以郊区为主

且盈利空间相对有限(节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同资质的房企,其资金能力、开发水平也都有所不同,反应在投资方面则也体现了一定的拿地偏好差异。对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地块,由于总价高、拿地门槛高,三四级资质的房企一般难以获取此类地块,因此更加偏好低总价、竞争强度稍低的地块,区位上也以非核心区域为主。

一、低资质房企单项目拿地金额不足4亿,但提升相对显著(略)

二、低资质房企郊区拿地超七成,整体盈利难度偏大

在区域选择的偏好上,受制于低资质以及资金能力、开发能力等限制,低资质企业拿地更多选择在郊区,尤其是2022年以来,郊区拿地占比超过60%。从地块盈利角度而言,资质等级越高的房企,拿地留有的盈利空间更高。

1、低资质企业拿地单价持续攀升,仅暂定资质房企拿地均价下滑

拿地均价方面,除一级资质房企拿地均价明显高出一截以外,二三四级以及暂定资质房企的拿地均价水平差距不大,且各类资质房企的拿地均价主要表现为连年上涨,但暂定资质房企的拿地均价在2022年有所下滑,降幅为12%。

从三四级资质房企拿地均价的变化来看,从2020年均价仅有3470元/平方米和3000元/平方米,上涨至2021年均价4621元/平方米和3374元/平方米,再到2022年目前的7296元/平方米和6271元/平方米,可以看出三四级资质房企的拿地偏好也发生一定的改变,越来越偏好“贵”的地。

2、2022年低资质企业郊区拿地占比近70%,较同期增长28个百分点

从拿地金额的角度,对比不同年份三四级资质房企的拿地分布情况来看,市区拿地占比在2022年发生明显改变:2020年和2021年,三四级资质房企拿地在市区和郊区各占50%左右,分布相对均衡。

但在2022年房企投资规模大幅锐减的情况下,许多郊区用地无一级资质房企参拍,且在大量三四级资质公司“托底”的行为之下,三四级资质房企在郊区的拿地比例大幅增加至68%,而市区拿地比例降至32%。

图片

建面方面,则三四级资质房企大部分拿地都分布于郊区,2020年至2022年总体拿地建面中仅有27.2%位于市区,另外78.2%建筑面积位于郊区。一方面由于市区用地存在金额较高、房企要求门槛更高等原因,导致三四级资质房企难以参拍;另一方面则是市区供地普遍地价高而体量小,因此从建面维度来看,市区拿地比例往往较低。

三、低资质企业拿地盈利空间相对狭窄,多数为刚需项目(略)

四、小结:“总价低、区位偏、盈利难”低资质房企拿地三大特征(略)

04

地市维稳下资质要求持续宽松

低资质企业也需加强监管

从2021年到2022年,随着集中供地的推行,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在经过一轮高热后迅速降温,除深圳、上海、杭州等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核心城市以外,部分二线省会城市出现了热度降至冰点、流拍频繁发生等现象。在短期市场尚无明显回暖之下,我们认为土地市场仍会保持低位运行的节奏,而在维稳土地市场的之下,政策门槛会进一步宽松,

一、地市热度短期难以大幅回暖,房企拿地门槛的下调成为必然现象(略)

首先,集中供地城市对于企业资质要求的放松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上海取消招挂复合打分入围方式,全部采用挂牌方式出让,有效申请人即为竞买人;合肥将原本不加分的二级及以下资质房企也能够加分,进一步降低参拍的限制。对于三四级资质的房企来说,参与土拍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

其次,集中供地城市地价下调,进一步降低拿地门槛。对于三四级资质的房企来说,资金实力显然难与大型房企匹敌,过高的土地总价导致中小型房企拿地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而从历次集中供地地块的总价变化来看,部分地价过高的城市已经有意识地拆分地块、降低拿地总价:例如北京在2021年第三轮集中供地中,朝阳区管庄地块原本起拍价高达57亿元,经过拆分后的两宗地块起拍价分别为27.5亿元和20.8亿元;门头沟区永定镇大型综合地块原本在第二轮挂牌时体量高达47万平方米,起拍总价更是达到65.9亿元,在第三轮挂牌从中拆分了2宗纯宅地,起拍价分别降至14.6亿和11.5亿。

第三、部分非集中供地出现了自然人拿地潮,尤其以长三角、珠三角的三四线城市为主:例如2021年6月,佛山高明西江新城的一宗商住地块,由两位自然人2.88亿元竞得;2022年4月,绍兴越城区一宗商住地块也由自然人竞得,总价3.96亿元。自然人拿地背后,一般是小型房企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此类房企普遍也属于三四级资质的房企,而拿地的金额则更小,普遍低于5亿元。

二、低资质企业是把“双刃剑”,鼓励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略)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克而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