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推进城市更新
时间:2022-02-10 13:57:26  来源:中工网  
1
听新闻

干净整洁的地面,枝繁叶茂的树木,错落有致的楼宇,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重庆繁华的解放碑背后,藏着一个饱经市井烟火、诉说百年光阴的鲁祖庙老街。经过4年多的升级改造,鲁祖庙又成了守护城市记忆,留住山城乡愁的“历史文化街”。

鲁祖庙的升级,是重庆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以探索保护文化传承的城市改造方式推进城市更新,既注重保留具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城市肌理,又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融入现代美学、植入时尚元素,让老街区绽放“古而不老”的生机。

“存古风”与“添新颜”并重

位于重庆“母城”渝中区的鲁祖庙老街,给一代代山城市民留下了不少回忆。

鲁祖庙老街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少老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70年代,这里曾经香火兴旺,戏台夜夜有戏,还因开设过20多家书局,得名“书市一条街”。

后来,老街又转型成了“花市一条街”。随着文旅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来到鲁祖庙老街感受“母城”的岁月情怀。然而,经过了百年时光冲刷的老街早已不堪重负,破旧的老房、坑洼的路面……曾经红极一时的“花市”也逐渐没落。

2016年,秉持“留住‘母城’记忆,保护传承历史文脉,高品质提升城市价值”理念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提改项目正式开工。经过4年多的“提档升级”,鲁祖庙老街以“存古风”与“添新颜”并重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走进如今的鲁祖庙街区,地面及台阶石材采用了点缀式老石板样式,不仅结实、耐用,也兼顾了古朴气质;街道两旁的房屋经重新粉刷,一改往日的暗沉;主街地面整洁亮丽,楼栋外立面统一美观,还增加了许多烘焙、花艺等门店,商业形态进一步升级。

居民当“设计师”

“上面是栏杆,下面是水沟,这个街区的一角,要种桂花树,旁边要安置供孩子玩耍的游乐场所……”日前,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居民刘传碧,拿起刚刚完成的泥塑作品,满脸兴奋地向邻居介绍她们小组设计的“新家园”。

邢家桥社区专门开展一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家园设计活动,居民用文字、绘画、泥塑等方式,规划未来的社区生活蓝图。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有不少农转非安置小区及修建于20世纪的单体楼。此前,在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工程中,仅针对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进行修缮改造,欠缺提升生活品质的空间打造。

“我在这里住了快20年,这里与以往相比变化太大了。虽然一些小区、老街通过改造变新了,却失去了以往老街、场镇的韵味。”居民张元江说。

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告诉记者,为此社区邀请居民参与老街、旧小区的二期改造,通过充分倾听居民的想法和建议,摸清居民需求,二期改造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老街文化、场镇文化。未来,改造后的“新家园”将既有历史和人文内涵,又能让居民“住享乐居”。

用文化艺术“点亮”老街区

1月17日,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市长胡衡华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2年,重庆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传承城市文脉,加强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的保护,为城市留住根脉、留存记忆,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和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绕不开的话题。”在重庆市人大代表、五洲世纪集团董事长徐登权看来,当前,在城市发展需求与旅游宜居城市需求的双重涡轮下,不少老街、小区已踏上了更新之路,但在过程中却往往只关注“物理改造”,忽视人们的精神需求。

为此,徐登权建议,加强老街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沉淀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宜居城市的崭新名片,用“文化和艺术”为城市更新事业提速赋能,凝聚精神内核;用艺术重构空间,要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进行设计规划,确保老街区的升级改造既能跟上时代,又能看见历史。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专业教授曾途认为,把文化艺术融入老街、小区,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想法和心声,倾听他们的建议和需求。“融入了文化艺术的改造,不仅能重建居民与土地、整体生态环境的情感,也能点亮美好生活!”(记者 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