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村”变形记
时间:2022-01-10 19:18:13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1
听新闻

寒冬时节,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黄河子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这个昔日的“邋遢村”如今已大变样,村巷干净整洁,邻里其乐融融。每到茶余饭后,村民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着各家各户发生的变化,憧憬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黄河子村曾是镇上出名的“邋遢村”,村外垃圾垒成山、街巷垃圾堆成丘,夏季杂物惹蚊虫,雨季污水漫家门。如今,全村历经6个多月的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卫生实行“门前三包”、邻里矛盾格内调解、疫情防控全员参与……格长制的推行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向心力,还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从问计于民到学习楷模

每天早晨,黄河子村村民王凤霞都会早早醒来。“唰唰唰”“唰唰唰”……听到屋外响起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后,王凤霞赶忙拿起收拢在墙角的清扫工具出了门,汇入集中清扫街道卫生的队伍中。他是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的直接受益者。

以前,王凤霞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周围杂草丛生,时间长了,这里就成了附近村民丢弃垃圾的地方,直至影响通行,村里才会花钱雇人清理一回。可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又变成了垃圾堆,王凤霞的家门口则间歇性维持着“脏乱差”的老样子。

在村民看来,自家院内的环境卫生靠自己打理,院外的应该归村里管,而村里只是隔段时间花钱雇人清理。长期以来,黄河子村的环境卫生便陷入了“今治今改、不治不改、改了又乱、乱了再改”的恶性循环。

2021年,林西镇政府号召各行政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黄河子村连续开展了3次环境集中整治,但都没能彻底改变村内环境卫生,正当村干部们一筹莫展时,有村民说出了“张利民”的名字。

黄河子村8组的张利民是当地村民公认的“格长”,有威望、带动性强,逢年过节都会带领街坊邻居清扫巷道卫生;邻里间有了矛盾,他摇身一变当起了“和事佬”;谁家有事、有困难,他带领大家一起上门帮衬。8组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好口碑在黄河子村叫响了名声,张利民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找到突破口的黄河子村村干部,第一时间召开群众代表会议,依托镇里制定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村情实际推行格长制,得到广大村民的全力支持。

从网格长到“大家长”

干事贵在用人。2021年6月中旬,黄河子村择优选出17名村民当网格长,按照就近原则,划分了管辖区域。村干部介绍,这17名格长,绝大多数都是党员,也是村里有威望的村民。他们除了要对网格的片区环境卫生状况负责,还要负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基础设施进行管护、收集群众建议和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做好返乡人员登记、调解邻里纠纷等工作。

2021年7月初,黄河子村全面启动格长制,在17名格长带领下,全村20条街巷千余名村民拧成了一股绳,每日每户卫生实行“门前三包”,每周每巷都会集中开展卫生清扫,每月各格长还会集中进行卫生评比。短短几个月时间,黄河子村的环境变化持续向好,“邋遢村”变成了整洁村。

“以前没有格长,遇到问题要向村里求助。而村里人手有限,无法经常到户了解需求。一些小摩擦得不到及时化解,很容易发展成大问题。”村民张武说,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格长后,村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矛盾得以及时化解,村民之间、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村民有了主心骨,矛盾不出网格就能解决。”在黄河子村8组格长张利民看来,格长更像是“家长”,处理事情既要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还要秉持一颗公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从“脏乱差”到“民风和”

对于格长制发挥的作用,村民马云龙深有体会。前不久,马云龙的父亲生病,远在外地打工的他和妻子准备连夜乘车回家,网格员林艳军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告知马云龙需要提前做好核酸检测,使得马云龙的返乡路没有受到影响。“现在遇事我们也不怕了,有格长商量,别提多放心了。”提起格长制,马云龙直言,就像多了一个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的“大家长”。

在探索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的道路上,林西镇从解决村干部服务群众“手长衣袖短”的问题正向破题,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格长制推行以来,村民们纷纷自觉加入街巷环境卫生清理的队伍,每月村里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时,村民都盼着自己所在的网格能被评为模范网格。现在的黄河子村,房前屋后、巷里巷外干净整洁;村民有需求,第一时间找格长,生活更方便,邻里更和谐。

“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就是村干部心头的‘大事’,只有解决这些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才能既暖了民心,又更好地树立起干部形象。”林西镇党委书记王智勇表示,黄河子村探索出的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格长制机制,反映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用心程度、精细程度,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李晓军 刘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