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经济恢复状况如何?
时间:2022-05-23 05:48:59  来源:引领外汇网  
1
听新闻

概 要

今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规模性反弹,对经济的影响集中体现在4月份。5月份以来,经济恢复状况如何?我们可以从疫情范围、人口流动、物资流动、生产、消费、投资等高频指标,对复产复工的进度大致跟踪,以判断经济的趋势。整体来说,5月多项经济指标边际上有改善,但力度相对较弱,更大幅度的改善还需要耐心等待。在经济和就业压力增大时,托底的宏观政策或逐步落地。

1

疫情影响最大阶段:暂时过去

本轮国内疫情冲击最大的阶段集中在4月份,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数达到2160例,日均新增无症状感染数量为17918例。从4月下旬以来,新冠感染病例数大幅减少,截至5月20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回落至18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回落至951例。

从疫情影响的城市范围来看,在4月份时,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的城市数量最高曾达到147个,这些城市在全国的GDP占比曾达到70%以上;截至5月20日,出现确诊病例的城市数量降至50个,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降至40%以内。

所以,从新增病例数和波及范围来看,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在逐步改善的。

2

交通物流:或恢复至80%附近

经济运行的正常化,必然需要人口、物资流动的正常化。5月的人口流动相比4月有所改善。从城市内的人口流动来看,百城拥堵延时指数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这并不能说明人口流动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因为拥堵指数和人口的流动并非是线性相关的关系。

我们跟踪的17个城市的地铁客流量数据,相比去年同期仍然下滑了40%其中上海同比下滑99.99%,郑州、北京都下滑60%以上,苏州下滑47%,东莞、南京、广州、西安、石家庄都下滑20%以上;即使是疫情已经过去的深圳,地铁客流量也比去年少了18%。这说明不少城市市区内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回到正常。

跨区域的人口流动也有改善,但仍然受到疫情较大影响。例如,今年4月份国内日均航班数降至3340架次,而去年同期是1.55万架次,同比减少了近79%。而事实上,去年的每天1.55万架次,也没有回到正常的水平。今年5月份国内日均航班数回升至4542架次,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高达69%。

相比人口流动,物流的恢复程度要高一些。5月上半月,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小幅回升,同比跌幅从4月的27%,收窄至19%。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同比跌幅从4月的37%,收窄至28%;公共物流园吞吐量指数同比跌幅从4月的36%,收窄至26%。

3

生产边际改善,消费依旧负增

工业生产端受到疫情的冲击边际有所改善。例如,5月前19天沿海八省电厂耗煤量同比增速为-10.4%,而4月份为-10.7%。但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有差别,钢铁生产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高炉开工率的变化符合季节性规律,和往年同期水平相差不大。

但化工、汽车等产业链受到影响较大,最新一周的PTA产业链负荷率同比仍然低了12%,但相比4月的16%的跌幅有所收窄;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在4月份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3个百分点,5月第3周已经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预计5月份工业生产端受到的疫情的影响或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这其中也有房地产和整体宏观经济趋势性下行带来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说,5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改善不大。房地产市场更多受到自身趋势的影响,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疫情只是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压力。4月份和5月份前三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跌幅都在一半以上,并没有明显改善。

汽车消费的跌幅有所收窄。根据乘联会的数据,5月前两周乘用车厂家零售同比增速为-10.8%,相比4月的-14.4%,跌幅有所收窄;厂家批发同比增速从-42.6%,上升至-9.8%。

根据前面介绍的人流、物流改善情况,预计服务业消费会在5月份边际改善,但大概率还是会出现负增长。

在投资需求方面,5月前三周百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的同比跌幅仍在50%附近,相比4月份还在进一步恶化;5月第三周,水泥出货率相比去年同期仍低近14个百分点,相比4月份20个点以上的跌幅有所收窄,但跌幅依然很大;5月前三周钢材成交量同比跌幅仍在30%附近,相比4月的34%有所收窄,跌幅也不小。整体来说,投资需求的改善力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只是影响投资的一个方面,房地产经济的低迷也对投资有明显拖累。

4

GDP压力偏大:政策发力正当时

如果按照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测算,4月单月GDP增速或已转负,短期的经济底已经形成;5月交通物流、生产、消费改善相对有限,整体经济或接近零增长;如果6月复产复工能够更快推进,经济有望短期修复。预计整个二季度GDP增速或偏低,往前看,经济的走势主要还是要关注疫情的变化。

在当前经济和就业压力下,预计积极政策会更快落地,尤其可以参考2020年的部分救助方案。例如给居民部门发消费券,汽车消费下乡,边际上托底消费;为航空、文旅、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部分财政补贴、低成本融资支持;地方主导的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以延缓房地产的下行;专项债快发快用,支持基建领域的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