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海林市叫响“中国猴头菇之乡”金字招牌_热门看点
时间:2023-07-06 07:02:38  来源:央广网  
1
听新闻

央广网牡丹江7月6日消息(记者马俊玮)进入7月,黑龙江省海林市迎来猴头菇大范围采收季。在海林市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忙着采摘猴头菇。今年的猴头菇长势喜人,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猴头菇采摘忙(央广网发 海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海林当地的气候非常适合猴头菇生长,府也非常扶持这个产业。”海林市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经理芦伟明从事猴头菇种植已经20多年的时间了。他介绍,合作社建设标准钢结构食用菌大棚500栋,现代化日产4万袋菌包厂一处,3000立方的冷库储藏室,菌包发酵车间10000多平米,年可生产猴头菇500万袋,年产值2000多万元。


(资料图)

在他看来,海林猴头菇产业发展经历了以干品为主,逐渐打开鲜品市场,再到打造适口性强的速食产品三个阶段。

对于7月6日在牡丹江市启幕的全国食用菌(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芦伟明希望借助这次大会,把东北的猴头菇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知道海林的猴头菇有多好,能够把猴头菇产业做得更大。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央广网发 海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海林的猴头菇产业发展为何引人关注?

猴头菇在我国既是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药用菌,是中国八大“山珍”之一,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上乘。同时,猴头菇也是中国传统的贵重中药材。

据介绍,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海林市成为猴头菇生产的“黄金地带”,有着“中国猴头菇之乡”的美誉。模范村则是远近闻名的“蘑菇村”,种植猴头菇已有超过20年历史,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经营”,从粗放种植到科学管理,从“原字号”到“新字号”,模范村的变化见证了海林市猴头菇产业的发展历程。

“日子越来越好了!”提起现在和过去的不同,模范村村民栾妮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有奔头”,她不仅入股合作社,还负责做菌袋、大棚管护、深加工产品包装等工作,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新培育品种珊瑚状猴头菇(央广网发 海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上世纪70年代,海林市开始采集野生猴头菇驯化栽培,猴头菇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全力打造海林市新民河猴头菇产业带,产业带南起食用菌产业园,北至新民村,全长20公里,区域面积4.5万亩,辐射21个村屯。

海林市猴头菇生产在科学化种植的基础上,与专业院校、企业合作,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攻克了夏季不能出菇的难题,培育珊瑚状猴头菇,同时在延长产业链方面持续发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猴头菇粉、猴头菇酱、猴头菇超细微破壁粉、猴头菇咖啡等产品20余种系列产品陆续研发出品,上线猴头菇原浆生产线和干粉冲剂(含片)生产线。今年,海林市还引进猴头菇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猴头菇琼浆保健品、特殊医疗食品等,丰富猴头菇深加工产品种类。

海林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赵建介绍猴头菇产品(央广网发 马俊玮 摄)

丰富多样的猴头菇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海林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赵建介绍,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将海林的猴头菇产品带回家,销量一天比一天好。

“希望通过食用菌大会能够把海林的猴头菇带向全国,带向世界。”赵建说。

“海林猴头菇菜品2018年上过‘国宴’,结合当时菜品,年初我们就开始研发猴头菇预制菜,引进生产线,现在主要生产罐头产品,达产一天的产量能达2000罐。”海林市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建伟说,合作社一开始做猴头菇“原字号”产品,利润比较低,如今产业链越延越长,产品附加值也越来越高,今年还要瞄准市场需求,推出更多深加工产品。

海林市猴头菇产业带鸟瞰图(央广网发 海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叫响“中国猴头菇之乡”金字招牌,近年来,海林市通过建设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猴头菇产业带、扶持和培育猴头菇骨干企业等举措,推动猴头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市猴头菇年生产总量超1.5亿袋,有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3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截至目前,全市猴头菇栽培总量已发展到1.5亿袋,猴头菇鲜品产量7.5万吨,年产值4.5亿元,海林猴头菇2011年获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猴头菇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成为黑龙江省猴头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样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