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村镇水环境治理,解决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时间:2021-07-06 15:12:52  来源:科技日报  
1
听新闻

7月4日,“2021村镇水环境治理产业与发展论坛暨村镇环境治理技术设备展览会”在渝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潘复生、吴丰昌、徐祖信、任洪强和来自全国水环境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事业代表聚集一堂,围绕“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改善,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交流。

此次大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上海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联合主办。

未来城乡供水一体化

“健康乡村建设离不开健康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会副主任侯立安对于实现农村健康水提出了个人建议,要推动健康饮水工程的快速发展,从政策层面上、法律层面上再增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标准规范体系。要推进乡村健康饮水保障的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同时充分的吸收国外的相关经验,开发适合农村用的一些水处理技术,加强乡村的水处理设施管理,实现水源地的长效保护。开发适用于农村的净水技术与设备,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健康饮水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表示,10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0年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3.4%。新时期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战略应当按照“控风险、强管理、提能力、保健康、促发展、升保障”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和水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与福祉,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表示,选择适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并不是要追求高技术、高标准,而是要因地制宜选择技术体系。要重视农村污水处理的简便和经济

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处长张汉松介绍,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先后实施三个五年规划,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把饮水安全列入脱贫攻坚的考核范围。经过五年的建设,按照现行标准,全面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过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农村的供水基础设施仍然薄弱,2020年底数据显示集中供水率是88%,自来水普及率是83%。不过这和乡村振兴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在“十四五”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农村供水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未来城乡供水水质标准统一是大趋势。张汉松建议要围绕乡村振兴来做好规划;加大投入,要吸引社会资金来投入;要完善标准,水利部正在制定农村供水项目规范。同时还要理顺体制机制和创新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

新技术解决村镇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乡村水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重科院党委书记表示,年来,该院围绕生态环保领域建立了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加三峡水域科学研究中心等重点台5个,承担各类国家及省部级行业科研项目50余项,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重庆市村镇安全饮水面临着水源分散、规模小、工艺设施简陋、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重科院低碳与生态环保研究中心在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雷晓玲的带领下,聚焦村镇生态环保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市场服务,成功组建山地村镇安全饮水、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与三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低碳经济与碳交易三个特色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农村脱贫攻坚和村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2015年以来,团队研发形成出超滤膜一体化集成装备系列技术及产品,形成村镇安全饮水系列专利技术16项。采用超滤膜一体化净水技术处理的自来水与传统工艺相比,消毒剂用量少,水质稳定,受源水水质变化影响小。而且水厂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建设速度快、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建好后的水厂通过智能化管理可实现无人值守,且占地面积只有传统水厂的1/6。

目前,已在全市7个区县指导建成示范工程32座,及时解决50万以上村镇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形成了全国首个区域村镇安全饮水超滤膜应用示范基地。(记者 雍黎)